新华财经上海6月13日电(记者郭慕清)在光伏行业,如何破解消纳难题配资炒股合同,如何通过“出海”来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等话题,成为正在举行的第十八届(2025)国际太阳能光伏和智慧能源&储能及电池技术与装备(上海)大会暨展览会上参展商们讨论的热词。就上述热点话题,记者专访了长园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电力研究院院长徐成斌。
电力自动化“三端协同”破解消纳瓶颈
新华财经:在光伏行业从“重组件”转向“消纳为王”的新阶段,您认为新技术如何破解消纳难题?
徐成斌:在较长的时间里,光伏行业一直存在着“重组件、轻配套”的情况,但是在新型能源体系变革中,尤其是在光伏行业已经进入“下半场”的当下,当前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更好破解消纳难题,这是摆在光伏行业面前的一道需要共同面对的“必答题”。
我们都知道,当光伏组件通过光电效应将光能转换成电能,并接入电网过程中,会面临各种挑战,比如电能质量、功率平衡等安全稳定性问题。作为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专业厂商,我们通过智能量测体系、能量管理及广域监测与控制等技术手段,实现对光伏发电的实时监测、智能调度和优化控制,从而提升光伏发电的消纳能力,并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、可靠性及经济性。
新华财经:那结合你们的具体探索,光伏发电消纳过程中有哪些比较重要的环节?
徐成斌:我们认为,实现高效消纳的核心在于构建“三端协同”(源-网-荷协同优化)体系,具体涵盖电网适应性提升、新能源友好性增强、市场机制优化三大方向。
具体来说,一是,在电网适应性上,随着高比例光伏并网,电网需具备更强的柔性调节能力,以应对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;二是,传统光伏电站呈现“被动并网”特性,在电网故障时可能加剧系统失稳(如电压崩溃、频率越限),对新能源的友好性有待增强;三是,在市场机制优化上,需要提升当前电力市场对灵活资源的激励,促进光伏消纳的经济性。
上述三端的协同,可以通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实现,即通过协调新能源、运营环境、电力市场等各方面的需求,才能助力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,实现可观的经济回报。
聚焦“一带一路”,破局标准与碳壁垒双挑战
新华财经:我们现在常说“不出海就出局”,在展会期间,这也是一个热门话题,长园科技集团有没有在海外市场布局?
徐成斌:我们这些年也确实加大了海外开拓的力度。主要包括两类产品,一类是我们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设备和系统;还有一类是涉及我们相关配套产品的一些总体集成项目。
新华财经: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?
徐成斌:主要在东南亚,非洲、中东等地区,同时也在向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布局。这其中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是我们布局的重点。
新华财经:企业在“出海”过程中面临着哪些挑战?您觉得企业应该怎么去提高供应链的韧性,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?
徐成斌:挑战还是很大的。一是,相关地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,企业要适应各个国家、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,结合我们的产品去做相适配。二是,在商务上,还涉及大量与生产制造、贸易政策以及本地服务相关的问题,这就需要产业链整体的协同去实现,要找到很好的本地合作伙伴来共同推进。
值得一提的是,当前实际上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情况就是,包括欧盟等很多地区,正在推进低碳产业的升级,我们在应对这一现象上也做了很多工作,比如,我们对自己的自动化产品以及相关的系统业务,包括产品、生产制造环境都做了相关碳的盘查和核查。同时,我们也开发了一套SaaS平台用于碳业务的相关的盘查、核查和认证。
总之,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调整,为企业“出海”创造更好的条件配资炒股合同,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光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